花草木有一季,人有一生,过了就过了,但怎么样过取决于自己。尤其有些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中年,那想要过好,不让自己后悔,在我看来,需要降低期待,让心归零。怎么理解呢?我将拆分成两部分来进行讲解。
第一部分,降低期待,幸福值才会更高。
《心流》中提到一句话:“不是生活不让你幸福,而是你自己不愿意去拥有幸福。”我们时常感到不幸福,以为是被生活逼得身心疲惫。殊不知,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背负太重;精简自我,才能轻装前行。
杨绛在清华大学教书时,学校时常会召开会议评定薪资。在会议上,每个人都先自己报一个数,接着大家一同进行评议。而薪资的多少,也就意味着能够兑换多少斤小米。每到杨绛报数,她总是给自己往少了报。等到评定公示下来,她的薪资也只够兑换650斤小米。650斤小米的薪资,与其他老师相比,已是一个相当低的数目。尽管薪资不高,但杨绛仍觉得很满足,对于她来说,食能果腹便是莫大的幸福了。正如她在留学期间,生活也十分是简朴,从不奢求过多。吃的,虽粗茶淡饭,她也从不挑剔;穿的,虽只有两套衣服来回换,也十分干净清爽。外在的物质,繁华与享乐,其实是过眼云烟,精神的富足,才是她人生的最大追求。
《断舍离》中讲:“扔掉看得见的东西,改变看不见的世界。”人生,是一路成长,一路丢弃。抛弃不必要的东西,内心才能有空闲之地,有光照进,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一个人要想活自在,需舍弃一些欲望与期待,简化生活,净化人生。人到中年,更应该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。生活是自己的,以一颗自足的心去品味每一处风景,幸福便能唾手可得。
第二部分,清空自己,让心归零。
《过好这一生》中提到:“人世间的一段路,无非是一个由生至死的旅程。”无论你留下了什么,索求了什么,在加加减减之中,最终都等于零。人生在世,应当及时归零,寻回初心。毕竟,本心最难得,亦是最珍贵。
季羡林作为文学大家,他的学术不止在国内家喻户晓,在国际上也是深受高度赞誉。尽管他有着如此高的成就,却心怀一颗素心。在他声誉四起时,各个邀请、采访纷至沓来。可面对众多欲望与名利,季先生只是选择了躲避,能推则推,不想让这些俗事影响自己平淡的生活。望九之年,季羡林受邀于《人生漫谈》的专栏,见推辞不掉,只好连写三篇谈人生。此时,他已业绩辉煌,才德兼备,但他依旧十分谦逊,说道:“什么叫做人生呢?我并不是很清楚。”晚年的季羡林,为远离虚名,守住自己的初心,先后三次辞掉“国学大师”、“学届泰斗”、“国宝”的美谈。他说:“摘去三顶桂冠,我便是自由自在,这才是皆大欢喜。”在季老看来,自己没有虚名,心中无所求,更是轻松多了。而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登峰造极的学问,更多的是他专心做学问的求实作风,和宁静处世的人生态度。
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,绝学无忧。”朴素的本性,是让心简单,知足而不贪得;让人简单,本分而不妄求。人生最极致的活法,一定是简与素。在喧嚣中找回自我,抵御生活的诱惑,摒弃心中的杂念,将一切清零。心中无贪念,也便没了庸人自扰的烦恼。守住一份淡泊,修得一颗纯粹之心,达至真我,方能成就美好人生。有一位诗人曾说:“生活不是能左右多少,而是有多少,在你左右。”杂念过多,内耗的是自己;所求过多,痛苦的也是自己。降低内心的贪欲,修得好心性,让精神得以丰盈,在云淡风轻中享受生活。人这一辈子,生来一无所有,终是干干净净而去,不如拈花一笑,用简单的心,过简单的人生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